不治之症 成语不治之症 不治之症出处 不治之症造句

不治之症

拼音:bù zhì zhī zhèng,简 拼:bzzz

不治之症的解释

医治不好的病。也比喻无法挽救的祸患。

成语出处:

明·冯梦龙《醒世恒言》卷十:“太医诊了诊脉,说道:‘……此乃不治之症。’”

成语例句:

假使她们真“知道立国数千年的大中华民国”的国民,往往有自欺欺人的不治之症,那可真是没有面子了。

繁体写法:

不治之癥

注音:

ㄅㄨˋ ㄓㄧˋ ㄓㄧ ㄓㄥˋ

不治之症的近义词:

  1. 不可救药 病重到已无法用药医治,比喻人或事物坏到无法挽救的地步惜其乱势已成,不可救药。《宋史·

不治之症的反义词:

  1. 药到病除 药一服下病就好了。形容用药效果非常好。

成语语法:

偏正式;作宾语;表示治不好的绝症

成语故事:

刘德夫妻是宣德年间天津河西务镇人,在运河边开了个小酒店,老两口六十多岁了,膝下无子。一日,寒天大雪,一个叫方勇的老军士带着十二岁的儿子方申回山东老家,来店里躲避风雪。刘公不嫌弃他们穷,用酒肉款待他们,还挽留他们过夜,说:“四海之内都是兄弟。”方勇受了风寒,半夜发作起来。刘公夫妇又是端汤、又是加被。一早刘公冒雪请来医生。此时方勇已是不醒人世,医生诊了脉,说:“这叫‘双感伤寒’,是不治之症,只有七日了。”刘公夫妻把店中生意歇了,全力照料方勇。几天后方勇死了,刘公夫妇将方勇葬在自家祖坟里,将无依无靠的方申收为义子,改名刘方。刘方辛勤帮家、奉侍义父母,家业渐渐兴隆。大家都说这是阴德报应。几年后,义父母患病,刘方衣不解带服侍。义父母相继亡故,刘方将他们葬了,又回山东迁来将自己母亲的墓,两家合葬在一处,自己守着酒店安心过活。“不治之症”指绝症或无法解决的问题。(出自明•冯梦龙《醒世恒言•卷十》)

常用程度:

常用成语

感情*色彩:

中性成语

成语结构:

偏正式成语

产生年代:

古代成语

英语翻译:

incurable disease

俄语翻译:

неизлечимая болéзнь

日语翻译:

不治(ふち)の病(やまい)

其他翻译:

<法>maladie incurable <maladie inguérissable>

成语谜语:

最难治的病

歇后语:

**风爆了皮


上一篇:不知死活    目录    下一篇:不矜而庄